Search

上個週末,我來到了熱死人的管樂之都-嘉義。

禮拜天早上去觀摩東石國中室外走圖練...

  • Share this:

上個週末,我來到了熱死人的管樂之都-嘉義。

禮拜天早上去觀摩東石國中室外走圖練習的部份~

看到這群國中生,就想到以前學生時期,

一樣的不服輸,一樣的勇往直前~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剛升國一的旗隊弟弟,

因為身材較嬌小,侷限住了很多動作,導致他要做出跟別人一樣的動作需要付出更多時間,也要跨越更多難關;

我就這樣看著他不斷練習重複動作,

縱使累了、手酸了、沮喪了,他一再撿起旗子,重新開始。

到後面似乎因為心理層面支持不住,默默流下眼淚。

指導的三年級學長去找教練求助,教練馬上飛奔過去做心理建設,給與安慰及特別指導。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也看到教練不只是社團教練,並沒有帶完社團就沒事,拍拍屁股走人這樣,

學生受傷,教練比學生還緊張。

就連品德(有看到小朋友互嘴,兩個一起被罵XD)、學業成績,教練也得幫忙照看。

只因為樂旗隊是一個Team,是一家人。

一年級是初學拋旗、擔任道具組,非常辛苦,但二年級槍隊也好不到哪去,雖然經過一年的洗禮後動作熟練,但總是會有受傷的風險,看到他們被槍打到,痛在那邊甩手就覺得心疼。

我:「練槍累不累?辛不辛苦?」

「不會啊!」學生一邊甩着手,一邊露出燦爛的笑容對我說。

揮灑着汗水,在南部太陽下曬得紅通通,學生的臉上沒有疲態,是閃閃發光的,看他們這樣我也覺得很開心,似乎找回以前學生時期的動力🍻

嘉義的國中生還蠻乖的,跟室內合奏教練相比,室外行進的教練從頭到尾都是「語氣嚴厲」、「面露兇光」。

這些教練,吉拉從以前跟他們都有私交,每個都是好好先生/小姐,甚至是搞笑開心果,所以吉拉第一次看到他們帶團時的嚴肅貌還有自帶內建大聲公著實嚇了好大一跳。
(臥槽,居然比我還兇……)

但學生都很尊重教練,秩序也都良好,該閉嘴就閉嘴,該吹就吹,動作一次到位就一次到位,不一次到位的話全團從頭再來一次,或是被罰伏地挺身、波比跳等體能訓練。

選出來的分部長比老師還兇,只要有一點點講話聲音,分部長直接跳出來噴組員的XD

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下來看的三個學校剛好都是分別練習不同的領域的狀態

南興國中室內練習著重於呼吸、放鬆、和聲、音準再搭上原地踏步,最後才是修曲子音樂。

嘉義大學由於還在開團初期,尚在建立新的系統,必須從基本步伐及儀態開始練起,後面才另外上呼吸法。

東石國中則是看到室外走圖的部份,以及旗隊的練習狀況,跟東石的總教練、校長及訓育組長有小聊一下,也得知這些學生都是從國一才開始學樂器,除了自己的吹管部份要練以外,前排打擊也一樣要學,國二才開始真正走圖比賽。

我只能說這一切如果沒有學校的資源、老師(訓育組長)的犧牲奉獻、家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學生本身的熱情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以前總是有對於行進樂的錯誤迷思:「反正走圖走好就好,音樂方面可以隨便的啦!」

這個講出去真的會被行進管樂出身的打死 = =

後來楊教練給我看他之前去國外參加DCI比賽片段,各個比賽隊伍莫不聲音乾淨、技巧高超。

殊不知國外的行進比賽,一堆音樂系下去走的,跟台灣截然不同。

https://youtu.be/FO6d8zDf1Hg (3:22 大黃蜂的飛行)

https://youtu.be/4eyC0B7znaU (比賽前熱嘴,辣個和聲音準有夠恐怖 = = )

看完三天的感想,真心覺得行進管樂體能負擔靠北大,還要背譜、背圖、跳舞,自己的演奏技巧、儀態、步伐也要顧,遠比室內的強度高太多了……

首先最感謝 #楊孝豪 教練 騎著歐兜賣帶著我到處跑到處吃,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得起床開始跑一整天行程,體力完全不堪負荷。累得要死的情況下還要飽受驚嚇體驗「一輪60」的高鐵大道機車之旅,著實是精神上的折磨😑

不過也多虧楊教練,這幾天的確跑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東西、吃了很多東西、腰圍也長了不知道幾吋,行程滿滿也收穫滿滿。

另外感謝 南興國中 #周健安 教練、 嘉義大學 #張有義 教練、 東石國中 #王秀田 總教練、打擊 #蔡易諭 教練 、 旗隊 #簡語彤 教練,詳細解答我的疑問,讓我更進一步知道有關行進樂方面的訊息。

離開嘉義前,也謝謝「警伯」 #翁啓榮 的照顧,也聊了許多天,才知道看起來娃娃臉的警伯原來進階到了「福祿壽」的其中一員XD (這資歷是有多深RRR)

衷心感謝各位的照顧,南部真的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也是個熱死人的地方XDDD

我下次去絕對要寒流時再去!!!!

好啦,我已經滾回寒帶地區了,這次去嘉義一整個是養神豬拼命餵食的概念,肚子沒有一天消下來過。

我是待嘉義四天就胖了2kg的吉拉🦖,希望今天的圖有成功激怒到你,文章卻能帶給更多尚未接觸行進樂的朋友們一些訊息❤


Tags:

About author
一個喜歡管樂的大女生,希望用幽默漫畫方式帶領大家認識音樂
管樂界的土石流
View all posts